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82章

公元752年,杜甫作干谒诗《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》。鲜于仲通与杨国忠勾结,是杜甫厌恶痛恨的对象,但是杜甫受生活所迫,仍要干谒于他。

公元753年,杜甫作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(十首)》。

公元754年,杜甫生活长期潦倒,却又不见任用,心中非常焦急,于是这一年中他写下了大量的干谒诗,如《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》、《赠田九判官梁丘》、《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》、《赠陈二补阙》等,来祈求一个官位。

杜甫是痛苦的。在他流传千载的干谒诗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中这样写道:

甫昔少年日,早充观国宾。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赋料扬雄敌,诗看子建亲。李邕求识面,王翰愿卜邻。自谓颇挺出,立登要路津。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】

“好诗!”

王珪不禁高叹一声,击节称快。他抓着身边的同僚,也不看是谁,就说道:“之前就听光屏说起‘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’。那时我心中暗自忖度,不知是什么样的诗作可以出现这种名句……现在看来,这句诗放在这里,简直就是浑然一体!……‘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’,这句又把作诗概括的多么准确啊!”

【少年时的杜甫是多么快活!家境富足,父亲又有权在手,他作的赋料想可以与扬雄这样的人物匹敌,写的诗看起来就如曹子建一般类似。李邕、王翰这样的人物请求与他相识见面,愿意选择和他作邻居……那时候的杜甫自以为才学相当杰出,很快会做大官!

可惜,杜甫的理想横遭冷落。

……在长安,几乎每年杜甫都有干谒诗现世,而“长安居,大不易”,随着杜甫家境的日渐贫穷和每一封干谒信的了无下文,杜甫越加急躁。终于,他等到了朝廷的官职,回头看去,竟然已经在长安困受整整十年。

而在这十年中,杜甫经历了生计无着、沦为清客附庸、罹患肺病、雨灾米贵不得不借住舅家,过着“日籴太仓五升米,焉知饿死填沟壑”的生活……在这十年的最后一年,杜甫的幼子竟被饿死。

——公元755年,这一年,杜甫44岁。在本年的十月,他终于盼来了朝廷所授的官职,河西县尉。

“县尉”一官要做的本职工作是:逼役、催赋、判案。杜甫的好友高适曾作诗,说县尉一职是“躬迎长官心欲碎,鞭挞黎庶令人悲”,足可见这个官位压迫劳苦大众,是对于有志之才、有德之人的摧残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